官微

微信服务

新浪微博

下载客户端

中国军视网APP

iOS版

中国军视网APP

安卓版

网站首页 新闻快播今日头条

2022-01-04 12:27:41

admin

0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文只代表郝文彬个人观点


 文中《战狼》指2015年4月上映的《战狼1》,《战狼2》为热映影片。

《战狼2》的火爆点燃了各方的关注和遐想。有人预判票房,有人计算赢利,有人赞美吴京,有人解读类型和题材等等。

本文只是用个人观点来阐述、产业思维和商业逻辑为视角,为大家冷静地剖析《战狼》系列背后的行业危局和希望。


观点

最近的《战狼2》有点“过火”,不仅仅是票房,更多的是各种解读,各种评论文章。本人并不觉得这些文章是《战狼2》团队的营销行为,是真正的“自来水”。可惜,一如既往,绝大部分的文章仍然只是就事论事,博点眼球,赚点点击率而已,很少见到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解读。


初次知道《战狼》这个片子,还是在当年《战狼》延期到当年4月上线的档口,因为另外一个项目的融资而跟《战狼》的出品方之一接触时知道了《战狼》,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影视人,当时按照自己对影视作品的理解,断言《战狼》必火。当然,得到的是周围所有人的诧异的眼光。出品方负责人坦言吴京找过影视行业几乎所有的精英和高人、大咖,结果是整个行业无人看好,所以十分不理解我这“非专业”人士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判断。本人讲了《战狼》为什么必火的几点理由,在大家将信将疑之间,这几点理由,却在《战狼》成功后被出品方在多次采访中原话采用。这只是本人认识《战狼》的开始,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战狼》成功了,以吴京一个“非专业”导演、非行业大咖演员的身份成功了,于是又有了今天的《战狼2》。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17年8月4日 15:00:00


本人今天并不想说太多关于《战狼2》这部电影成功的那些技术性因素,而是想说《战狼2》给整个影视行业所带来的启示。至于那些关于类型、题材、个人努力、政治以及社会因素的各种论述,本人有点不敢恭维,却也不想做太多的争辩。本人在这里,只想说两个词,一个是“人品”,一个是“底线”。


底线

《战狼》时的吴京没有什么钱,是真的抵押了车房拍完了《战狼》,只为了一个自己的情怀,要把《战狼》做的跟别人不一样。也许当时的吴京并不知道这种“不一样”在影视行业是多么的珍贵,但他坚持下来了,做到了,完成了作品,很可惜,几乎整个行业精英无人懂他,只因为他是吴京。没有人看懂其作品的市场价值,或者说,恐怕很少人看其作品,还是只因为他是吴京。非常意外的是,当时的吴京却令人“意外”的成功了,于是各种资本、资源蜂拥而至。行业精英们心里的解读,可能更多认为是《战狼》的运气,本人的看法却认为是吴京的“不一样”的那种珍贵。这种珍贵在《战狼》时候,没有人解读出来,直到今天的《战狼2》。很可惜,仍然没有人解读。


大凡有一部或者几部成功作品,这几年的资本必然追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几年整个影视行业的“热闹”。上市的、等待上市的越来越多了;大明星、大导演、大制片人成拟上市影视公司估值“宝贝”了;“小鲜肉”们成市场主流,片酬“吓死”宝宝了;所有影视公司收益动不动就几个亿了;所有从业人员收入翻好多翻了;单片成本成天文数字了;各种“引领”市场的影视新“概念”层出不穷了;影视作品数量成倍的增长了;全行业开始狂欢了……


不过,有点令人惭愧的是,这几年的作品越来越垃圾了。不仅仅是某个作品,某个公司高成本、低品质,而是几乎是整个行业“沦陷”,成为行业现象。于是,连管理部门都看不下去了,断然出手。于是……任何行业市场都有其周期性规律,影视行业也不例外,但中国这几年影视行业的奇观现象,让世界看不懂了。



到底原因何在?究其根源,只两个字说明问题:底线。


影视行业市场化时间并不长,作坊式经营(师傅带徒弟)思维在当前的行业从业者中根深蒂固。


行业精英自认为是“专家”,做的是艺术,你投资人买的是我的艺术家身份以及艺术作品。至于这个作品能不能卖、卖多少,跟我没什么关系。不管你是谁,我且先把我艺术家的身价从预算里赚出来再说,这还算是有底线了,更有甚者,人为放大预算,无底线大赚预算钱的人大有人在。


于是,就有了之前的地产商、煤老板。再然后,就有了这几年的基金、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不同的是,地产商、煤老板是自己的钱,基金、机构、上市公司是股民大众的钱,其资金体量也根本不是某个某几个地产商、煤老板可以比的了的,资金性质和来源也完全不一样。地产商、煤老板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基金、机构这些是对大众投资人人有个说法,很多时候,一个漂亮的PPT就搞定了,且资金源源不断滚滚而来。于是,被玩坏了的地产商、煤老板们忍痛跑了,基金、机构们进场了,为了一个漂亮的PPT,加之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影视行业艺术家们久旱逢甘露,为了满足机构们PPT的各种要求,各种无底线就出来了,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中国影视行业各种令人看不懂的“中国现象”。反正,这一切,不需要观众买单,而是股民买单。基金、机构和影视行业人员,各取所需。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个人认为,不少影视上市公司的老板们还是有底线的,正因为他们有底线,所以他们才有了行业口碑的作品和公司口碑。只是跟资本联姻后,“任务”太重了,老板们首先要保证的是产量。至于质量,只好靠行业内手下的兄弟们“团队”来解决了。很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老板上市了,这么有钱,老板的钱太好赚了,“团队们”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讲底线,讲品质呢?满足老板的产量要求就好了,老板无话可说,手下兄弟们个个乐呵呵,皆大欢喜。


我们再看看吴京和他的《战狼2》。吴京也是可以像上面很多人那样这么玩的,太多的资本从《战狼》成功开始就跟着他了,虽然不知道他为何成功,反正就是成功了,就必须追上这个“风口”,这年头讲风口不是?可吴京有点“傻”,明明可以靠《战狼》名气赚钱,非得较真,要搞出来另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战狼2》,弄得好多资本方又看不懂了,更多的影视行业精英大咖们更加不看好了,于是靠老婆“撑腰”,又来了一个《战狼2》。


之所以不被看好,个人认为还是跟行业商业意识有关,也就是跟底线有关。吴京要的是与众不同,总想对自己,对朋友,对投资人负责,所以一定要真刀实干的犯“傻”来做他认为的能卖钱,有血性的电影,还不想在PPT上下太多的功夫,正因为如此,前文所说的他的珍贵才在《战狼2》里充分体现出来。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战狼2》,也只有如此,才会有今天《战狼2》骄人的业绩,其“底线”的商业价值才能在他的作品里完整的体现出来。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他那些“臭味相投”的同样有底线的团队,包括他太太。



人品

好人品的前提是有底线。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是吴京的价值观。没有人不愿意跟这种人长期交朋友,谈合作,可惜这点珍贵的品质在行业精英们眼里,不值一文。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吴京精彩的人生,这跟他下一部电影的票房没有太多关系,只跟他的人品和底线有关。有人说这次《战狼2》的成功,有政府的影子和运气的成分,本人并不完全否定这种说法。但更多的认为,如果真的是这样,管理部门恐怕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中国影视行业,太需要这点纯真,这点傻,这点底线和人品来作为典范,正一正这浑浊无底线的影视行业了。


本人曾接触过《战狼》这个项目,和吴京本人认识绝对不是很熟。对他的第一部电影《战狼》的预判,也完全是一种商业逻辑推理所作出的判断。今天也仅仅从人性和行业的角度,从影视作品的商业属性和商业规则角度的分析而写了这篇文章,并希望藉此现象所带来的启示,给中国影视行业带来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希望从今天的吴京开始,有底线、有人品、有点犯“傻”的新的清新之气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内主流之气而流行。这或许,才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本文写于8月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