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作者郝文武:
1944年11月1日,延安机场旭日东升,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出征誓师大会正在举行。上午九时,军号响彻延安机场上空,飞机场显得格外热闹。
中共中央军委授命王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南下支队下设六个大队和支直干部队。机场上的五千将士等待着庄严检阅。虽然节令已到冬至,战士们心中好像春天般的温暖。在机场北面南下支队排列整齐,战士们穿着灰色新制服,“八路”二字的臂章显得非常耀眼,日式歪把子机枪都脱掉了枪衣,三八式步枪枪口都带着红绒塞子,在太阳光下闪着湛蓝的光,“阅兵台”三个大字显得醒目耀眼。党中央的许多领导同志都站在阅兵台上。朱德总司令、任弼时总书记,贺龙、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正在台上小声议论着,等待着毛主席的到来。靠近台前是南下支队机关干部队伍,他们大部分都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带着中共中央战略决策,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挺进国民党沦陷区,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打通南北通路,连接鄂豫皖边区和新四军形成南北呼应相互支援的局势。他们都是归心似箭,因为南方是他们久别的家乡。温暖的南方到处都是鱼米之乡,但他们也依恋着黄土高原晋陕冀养育了他们八年的小米。他们情绪显得非常激动。
这时,一辆大汽车从东关开来,停在离南下支队不远的地方。从车上走下来了十几个人,向阅兵台方向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毛主席,他穿着一套陕甘宁边区出产的咖啡色毛呢,裤管宽大,显得他那魁伟的身材更加魁伟。刘少奇紧跟在他身后,后面还有周恩来副主席。董必武、张闻天、林彪、高岗向南下支队走去,他们都挥动着胳膊向南下支队的战士们招手。
毛主席走上阅兵台,军乐声大起。到会的党政军领导按部就班坐在阅兵台上。这时王震跑步来到阅兵台前向毛主席报告:“第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集合完毕,请主席检阅”。毛主席点头默许后,王震发出雄壮的口令,南下支队五千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阅兵台前通过。战士们都凝重地瞻望着主席台。毛主席站起来向受检阅的部队频频招手致意。
阅兵后,毛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舞他们说:“你们南下支队要像松树和柳树一样。松树有劲节,在大风暴里,它的身子丝毫不动摇;柳树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插活。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着松树和柳树混合的品质。斯大林讲过,我们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造成的,你们也就是松树和柳树合成的中国共产党人”。
朱德总司令告诉将士们不要留恋家,要努力打垮敌人。任弼时同志简单地说明了南下支队的任务。叶剑英同志报告了国民党军队在中原与湖南望风逃窜的情形。贺龙师长举起了两只手说:“中国共产党就是靠着十个指头起家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他的举动说明了我们党的建军史。高岗告诉南下支队的陕甘宁籍战士:“不要挂念家,有陕甘宁边区政府照顾”。
南下支队检阅后,经过几天的政治学习和准备工作,11月9日是开拔出征的日子,延安机场举行了第二次检阅和送行。中央领导同志再次检阅。中午南下支队从延安机场出发。前卫是三大队张仲瀚大队长和曾涤政委走在队伍前头。他们走进桥儿沟的时候,当地群众和延大师生夹道而立,唱着特为南下支队编写的秧歌,敲锣打鼓欢送南下支队。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与欢送者握手致谢。当天晚上支直机关司令部住在了二十里铺——延安县政府的所在地。九日当天只走了二十华里。原因是大家都留恋延安舍不得离开。晚上延安县政府办了饯行的筵席。同志们都怀着深深的离别情绪。
南下支队离开延安后,一直向清涧县方向进军。在11月15日,南下支队在清涧县东门外开了一个军人大会。晚上支队在清涧县宿营时,时任晋绥军区第八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同志向王震司令介绍了晋中平原的敌情和天然汾河屏障。他提到了晋中平原秘密交通线上负责人甘一飞同志。那是在1942年初春,中共中央要求把各根据地连接起来,打开一条秘密交通线,输送延安发往晋、冀、鲁、豫、皖、苏根据地秘密文件,还担任护送往返延安的党政军领导干部重任。晋中平原有南北交通线两条。起点从汾阳县边山敖坡村至平介县任庄到平遥县彭坡头村;第二条线从敖坡村到北辛武至段村、窑头村,进入太岳区绵上县的聪子峪。这两条线护送过刘少奇、薄一波、安子文、陈赓、何长工、蔡畅、罗瑞卿,此交通线早在1940年就启用了,那年陆定一率抗大一分校学员齐心等同志回延安就是走的北线。
罗贵波同志说,他安排了第八分区张希钦副司令与太岳区第一军分区李聚奎司令员、顾大川政委电报联系。由太岳第一分区派出接护部队到敖坡村迎接。具体情况到离石后由张希钦副司令安排。王震司令员听了罗贵波同志讲述,早是胸有成竹。
11月17日,南下支队到达绥德县城,在县城外开了一个营以上的干部大会。11月21日,支队陆续来到了黄河边上螅蜊峪渡口。螅蜊峪渡口是黄河边上物资集散地。螅蜊峪村有两百多户,他们大部分人以摆渡为生。他们听说八路军要过河打鬼子,都积极主动来到了渡口护送南下支队过黄河。黄河上渡船首尾一样宽,每船水手十一人,十个人分别站在两边摇两支大浆,一个掌舵,船一揭开缆绳,水手使劲地荡着浆,大声地欢呼着,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和黄河的咆哮声,演奏出了大自然交响乐,战士们看到了人与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的激情澎湃的黄河奔流之声。
大船到了河东山西临县沙滩上。王首道政委站在东岸遥望着河西不肯走开。五千将士已经离开了革命圣地延安,已经踏上了晋绥革命根据地。大多数指战员对这块土地并不陌生,这里是贺龙一二〇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南下支队里有百分之三十的战士是晋绥根据地青年。战士们踏上了晋西的土地,唱起了当地的民歌。行军中连与连之间互相拉歌、赛歌。黄土地的民歌在天空中回响。三大队前卫连刚进山西临县马塔村,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持红缨枪要索看路条。这时张仲瀚大队长骑马赶上来给孩子们解释说:“我们刚从陕北延安来,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我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孩子们仍坚持要看路条,前卫部队被阻拦在村口,幸亏村里出来一个头上挽着白毛巾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就让孩子们快速让路,并且让孩子们拍手欢迎南下支队进村。
11月22日,支直机关来到了临南县驻地刘家会村,一进村就看见街道和广场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青年男女拥挤在自家街门口,含笑欢迎南下支队的到来。站岗民兵忙着给支直机关引路,县政府大门口欢迎的锣鼓队鼓声大作。临南县妇救会组织了秧歌队,扭着十字步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在县政府大门口已经摆好了八大缸开水,路边矮桌上摆着许多大碗。慰劳男女青年带着微笑,招呼着指战员喝水。刘家会村民们热情洋溢的面孔,使指战员好像回到了南泥湾。在抗日前线的三晋大地上,一组军政团结军民鱼水情的镜头平铺在刘家会村中。
当天下午支直机关和二大队宿营在刘家会村。一大队宿营安家庄,三大队宿营朱家会,四大队宿营柏塔子村,五大队宿营圪底峪,六大队宿营许家鄢、郭家崖,支直在刘家会等待着侦察道路报告,在临南县住了七天。那段日子里,临南县政府和群众团体送来了一头牛、三十头猪、五十只羊,还有日用品,鞋、袜、毛巾、面粉、花生、黄河边的红枣。这一拥军举动都代表着老区人民群众浓浓盛意。
11月24日,支直机关接到晋绥军区电报,内容是晋绥八分区电台一直和太岳第一军分区联系不上,估计可能敌人扫荡一分区。建议南下支队在临南县多住几日。王首道政委看过电报后决定让临南县杨家瑞县长给南下支队作对敌斗争的工作方法、经验:他们在根据地减租减息经验;他们是怎样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做好统战工作,介绍“我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一种统一战线,名曰三三制”,实际上就是抗日民主政府中人员配备,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11月29日支直又接到八路军前总电报,内容是“腾代远参谋长亲自到太岳区迎接南下支队”。
11月30日下午5时,支直从临南县政府所在地刘家会出发,一路行军到天亮,经过杜家圪崂、火辽坡、神峪沟、大鄢、车赶村,一路上大雪纷飞。12月1日天亮行程75里,支直机关和五大队宿营张家塔,一大队和三大队宿营侯家沟、马葮坡、张家山、李家山。二大队宿营神峪沟,四大队驻韩家山,六大队驻杜家沟。
12月2日晚12时半,各部从宿营地出发经过牛家岭、吉家庄,通过离岚公路到了圪针湾,又经过韩庄、下昔、庙底到了离石县鸦儿崖,天色刚亮。通过离岚公路,南下支队分成两路纵队,左路纵队是张仲瀚的三大队和一大队。经兴隆湾到鹧鸪村,其余都是右路纵队。经圪针湾到河庄、庙底、下昔、段家坪到鸦儿崖,行程65里。
12月3日,支直宿营鸦儿崖。晚上晋绥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张希钦、山西决死队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郝德青、工卫旅团政委王庆生都聚会离石县鸦儿崖。
郝德青和王庆生都是平遥县人氏。他们俩详细介绍平遥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特别提到了刘少奇同志1942年10月20日从太岳区根据地回延安参加“七大”护送他过晋中平原。平介、平遥两县游击队徐正全、胡茂盛、成克书记、赵力之县长等同志。平介县是新组建的政权,没有根据地,在平原上流动办公,他们做敌伪策反工作。我地下党已经打入敌人内部。过了同蒲铁路就是平遥县管辖区。根据地在孟山境内,到丘陵地区都是游击区。王震司令员听后,表示到了汾阳县敖坡村再决定选择哪条交通线。
晚上,张希钦用吕梁山里莜面栲栳栳、山药蛋招待支直机关人员和决死队的同志。
12月4日早晨7时半,从离石县鸦儿崖出发,经过段家坪,走小路翻过了吕梁山境内支脉,支直秘书周立波和向导开路。当时山上积雪很厚,道路被掩埋,下山路陡。中午太阳把路上的雪融化了更不好走。只能踏着泥泞的雪水道路行走,经铁树沟、千年里到木瓜楞支直宿营。一大队宿营千年里,二大队宿营上下封村,三大队宿营小神头,四大队宿营王治庄,五大队宿营王家庄,六大队宿营康家岭。当晚晋绥八分区地委宣传部长来到支直司令部,介绍了吕梁山脉地理、气候、交通路线,还有军民对敌斗争的故事。
本文编辑作者郝文武: